全球每個人接種疫苗是每個人接受疫苗風險的一種選擇。由於大眾對上市研發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等信息,仍處於資訊不對稱的情境而需冒然接受接種的風險。但是,相信接種疫苗帶來的正面風險大於其負面風險,接種疫苗主要在於即時感染可防罹重症需住院或死亡的可能。除了「防疫的思維」是重要外,「防疫風險管理的思維」更為關鍵。尤其防疫的政策或採購疫苗的策略,未納入「風險管理」的思維,錯估形勢與突增不確定,對眾生健康保命與生活經濟困頓,易衍生另一種危害的。全球面對一個個的怪異變種病毒,各國在防疫期間,每個人難免陷入一個新的大考場一樣,藉由啟動各方防疫的提問與其解題,篩出可行的方案。在緊急之際,有助於各國互惠分享與參考,全球齊心合力防抗病毒。從國際資訊顯示: 除了「從嚴邊境管控政策」外,先進國家主責機構對疫苗接種前後,透過多管道與能見度高的事前宣導並細膩的叮嚀,僅供參 -- 僅舉例: (1).『叮嚀多想想而自選疫苗接種』: (i) 主動揭露各廠牌疫苗的可能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,解析各廠牌疫苗的強弱與適用,(ii) 叮嚀第2劑的重要性, (iii) 第1劑和第2劑的接種之間的時間間隔取決於您接種的疫苗廠牌, (iv) 叮嚀儘可能建議的 3 週或 4 週間隔進行第2劑的接種,但是,如有必要,可在第1劑後最多6 週 (42天) 內給予第2劑,而不應過早或過晚接種第2劑, (v) 建議在您第1劑接種時,盡量即安排第2劑接種的預約時間與地點,但不一定是必需的。(vi) 透過有效公佈與因應的指引,全面讓全民皆可知道相關接種或防疫有效性且最新的資訊,視為啟動全民運動--『自我「公共衛生」的學習,終身受惠』。 (2).『事先叮嚀就接種當天』: (i) 在預約接種前 1 小時喝至少 16 盎司的水 (約500cc,如飲料店的大杯),與接種後補充水,以幫助預防副作用或不良反應,(ii) 別忘了戴口罩或面罩,在整個接種過程中都需要戴上它, (iii) 攜帶身份證和保險卡 (健保卡)、其他保險或相關文件等, (iv) 再確認,特定族群人員(例如年長者、患有潛在疾病者(如:慢性病)、孕婦) 更宜經醫護員的健康風險評估後再接種,例如接種前後,原來服藥需停藥幾天或限制劑量的叮嚀。理當台灣的醫院或診所的醫師也有所叮嚀,(v) 有的疫苗廠牌極力建議: 第1劑與第2劑皆為同廠牌,在其使用須知提醒 (從風險評估可得知: 疫苗的成效皆以「自己廠牌」作人體實驗而宣稱) (vi) 在疫苗的處置亦提示: 避免疫苗的殘劑(一瓶內的殘量)再利用,防範可能衍生另一種冒險,各國疫情爆發後而有疫苗的初期,也是有這種殘劑再利用的現象,但在極短的時間內,即停止提取殘劑作施打,(vii) 保留您的疫苗接種卡,以備接種第2劑續紀錄或未來證明備用。大家平安! 本協會報導除了供本會員學員參考與討論外,歡迎引用。協會線上諮詢續服務。